读创 深圳商报记者 刘虹辰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福田建区30周年以来的蝶变,是深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比翼齐飞的充分体现。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福田三十年 最美风景线”专题报道,献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福田建区30周年。
今年是福田区建区30周年。福田历经30年的高速发展,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坚实的发展基础,GDP从1990年的3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500多亿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福田担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再创新业。
展望未来,“三十而立”的福田区正着力探索并诠释“创新福田,湾区引擎”的自身定位,充分发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核心引擎作用,依托大湾区、合作区、口岸区和保税区“四区”叠加优势,全力构建全链条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布局和引进一批科技创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沿领军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都市型、分布式、智能化科创区已现雏形,科技创新正在融入“中央创新区”的城市肌理。
华强北:创新创业起源地迸发新活力
“这里是从0到1的地方。”“这里是梦开启之处。”华强北作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齐全的综合电子专业交易市场,诞生了深圳众多优秀科创企业,小小华强北撑起了创新福田的脊梁,是福田乃至深圳创新创业的起源地。
回望福田建区30年,福田区实现了从“上步工业区”到“中央创新区”的华丽蜕变,福田科技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中,华强北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华强北这条中轴主干道南北长900多米的街区,最早仅是上步工业区内的一条道路,早在深圳经济特区筹备时期,电子业作为来料加工的主导产业,来自内地和香港的电子产业资源不断向深南大道和华强北交会处聚集。1981年1月电子大厦动工,与后来建成的赛格大厦比邻而居,见证了电子制造业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
从“三来一补”起家,华强北依靠市场的力量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2007年10月,中国电子市场价格指数在华强北诞生,使深圳成为中国电子市场的“风向标”“晴雨表”;2008年10月,中国电子商会同意授予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称号……华强北以开放的市场环境、完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电子行业的创业者,也见证了深圳许多优秀企业的崛起,腾讯、海能达、普联……许多企业做大做强之后离开了华强北,许多企业离开后又回来了。中电港旗下的艾矽易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艾矽易总经理毕风雷每个星期都会有两天从松山湖总部赶到深圳开展业务,艾矽易作为今年1月入驻华强北智方舟国际智能硬件创新中心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已经尝到了离客户更近的甜头,今年前7月销售额超过8亿元,与去年全年齐平。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创新福田新引擎
展望未来,紧邻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福田再创新业规划蓝图中最重要的新引擎。
“在1.45平方公里的华强北片区,一个小时之内,基本上能够找到制作一部手机所需的所有元器件,这是在其他国家可能两个星期也办不到的事情。”深圳中电智方舟运营公司总经理李昕洋认为,华强北首先是一个元器件和电子产品的采购中心,同时也是一个物流中心;华强北有着初创企业尤其是硬件企业所需要的电子元器件,他们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把产品研发和量产出来,再运到客户的手中。“这就是华强北魅力之所在,也是能吸引无数初创科技企业到华强北落地生根的关键所在。”
11月11日,2020年高交会期间,福田区以“科技华强北,国际新街区”为主题,将在华强北开展为期5天的高交会福田分会场活动,“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作为自带流量的“网红”, 目前已正式挂牌国际街区,迈向“创新创业创客”大街,迸发再创新业新活力。
作为合作区重要配套区域的南华棚改项目,拆迁工作已接近尾声,马上进入实质建设阶段。赤尾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和滨河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在紧张筹备,将有力推动河湾北片区建设,成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华强北片区的连接枢纽。
2017年至2020年,深港两地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规划建设“深方科创园区”,双方共同构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其中,“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分别被写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河套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制度优势加持,让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着大希望。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高端科研项目和高科技企业对河套合作区“青睐有加”,今年高交会上,香港理工大学城市智能感知与时空大数据分析理论研究项目、香港城市大学先进航空材料预应力工程与纳米技术研发项目和高时空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关键部件研究项目、香港中文大学深港智慧医疗机器人开放创新平台等一批高端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组团亮相,鲲云科技等一批明星企业也带来了前沿新产品,全球首款数据流AI芯片、国内首款创新型5G射频前端解决方案、防疫机器人等新产品,展示了福田科技的魅力。截至目前,河套合作区深方园区已筹集科研空间67万平方米,已落地和对接的香港及国际优质项目132个,其中生命科学项目55个,信息科学47个,材料科学8个,其他领域22个,大部分项目极具前沿性、前瞻性、先导性,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以此为科技创新引擎,新30年科技福田有了更清晰的路线图:迈向都市型、分布式、智能化科创区,进一步迭代和更新传统高科技园、开发区、工业园区,把科创区建设在人口高密度、金融资本高度集聚、商业功能完善、生活配套成熟、地理位置优越的大都市中心城区;在大小不一、功能多元、各具特色的专业楼宇、老旧建筑、工业厂房、特色街区以及专业科技园区之中,因地制宜、分散嵌入科创区,追求空间布局的高度灵活性;借助智能化管控系统,对分布散落的创新空间、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活配套运用智能化手段予以配置整合、高效管理,实现全产业链智能化协同。
未来,创新福田将在全区打造都市型、分布式、智能化科创区,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打通创新、创业、创投、创客的服务链条,提高创新创业效率,推动福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形成聚集效应,为福田科技乃至深圳科技再创新业提供新引擎新动力。
高交会如火如荼,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快马加鞭,创新福田正阔步迈向“中央创新区”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