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加速跑,深港向未来
2月24日,深圳市商务局、福田区委区政府,举办“福”汇深港,共赢未来-深圳(福田)-香港经贸合作交流会。旨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福田区与香港在金融、科技、时尚等产业领域经贸交流合作。
深港两地,一湾相融、一水相连。在深圳河北侧,有一片河流截弯取直后形成的河套区域,政策加持下,如今这里已成为深港科创力量融合发展的最前沿,备受各方瞩目。
作为国家级重大战略平台,河套合作区从规划成立以来,便始终肩负着推动深圳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与使命。近年来,福田更是举全区之力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推动深港融合发展加速向前。
创新引领,政策叠加效应释放
去年10月,河套合作区遴选发布首批技术攻关类项目榜单,面向全球有意愿且有能力承担的科研团队征集解决方案,单项支持最高达2000万元。经过前后数月专家考察评选,近日结果出炉,5个项目顺利揭榜!
通过“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的方式,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进一步与国际先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接轨,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权,正是河套坚持擘画制度创新的缩影。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河套合作区坚持“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着重围绕内地与香港科研合作的难点痛点,从制度层面扫除制约深港协同创新的障碍,河套合作区目前已形成涵盖“五流四制”的系统化、集成化政策框架体系。
从发布深港“联合政策包”,到谋划深港“双总师”制度落地,再到设立一站式深港法律咨询服务点...近年来,河套合作区不断探索拓展制度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先行先试,为福田乃至全市科创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与支撑。
数据显示,河套合作区已经落地高端科研和产业化项目有150多个,汇集一大批海内外院士专家和高端科研人才。此外,合作区形成了国家重大科研平台、世界500强研发中心、香港高校科研项目、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项目、深港独角兽企业、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等六大科创产业集群,推动科技创新迸发出蓬勃生机。
精准施策,为港人港企提供广阔舞台
此前不久,一则“首个深港跨境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落地河套”的新闻,一经报道,迅速引起众多网友热议。舒糖科技首席执行官、香港科创人才何耀威,成了那个“吃螃蟹的人”,收到来自香港的首笔知识产权融资。
“从项目申请,到第三方评估,再到最后融资到账,前后大约只花了一周时间”,何耀威受访时表示,河套合作区的科创项目可叠加享受深港两地政策支持,他深感在福田创业是一件幸福的事。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随着利好政策的持续释放,推动深港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已有越来越多香港才俊选择跨过一河之隔,扎根河套。
长富金茂大厦,是河套合作区的天际线,在这里,设有专为港澳青年来深创业而建立的孵化加速平台——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在这个3500平方米的高品质创业空间里,科创项目快速化集聚、孵化成果高密度涌现。
据悉,目前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共培育32家团队,包含人工智能、物联网、医疗科技、新材料等领域;团队人员从初期69人发展至377人,产生知识产权286项,6个团队产值迈入千万元级。
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
去年8月,福田区政府先后出台产业“政策包”、“支持港澳青年实习就业与创新创业资助计划”两项措施,给予港澳青年最高50万元创业奖励,未来进一步推动深港两地高端科技资源和人才集聚,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过程创新政策链条。
“香港的人才和技术资源,结合深圳的资金和市场优势,必然能够推动河套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院长陈福荣表示,他对于河套合作区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空间拓展,打造优质科研新高地
地处深圳、毗邻香港,河套合作区天然具有“一国两制、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独特优势。但同时,地处深圳中心城区,福田开发时间较早、建成度高,产业空间极其有限,是横亘在河套合作区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难题。
经济要发展,空间是支撑。如何实现“腾笼换鸟”,加快筹集科研空间,支撑科创资源在合作区快速集聚?
河套合作区通过“租、购、改、建”四策并用,“分批次、滚动式”整备供给一批优质科研、产业空间,利用福田保税区现有仓库厂房在层高、承重方面的良好条件,以“项目式、定制化”积极推进新空间改造,筑巢引凤打造优质科研空间新高地。
深圳国资国企产业创新中心即是一例。该中心位于河套合作区最里端,三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废旧的厂房区。如今,经过设计师的巧思,这里已成为时尚新潮的创新高地,更斩获2021国际“MUSE设计奖”金奖,吸引着一批优质科技创新项目先后进驻、孵化。
既要改旧的,也要盖新的。近年来,河套合作区马力全开,先后建成深港协同创新中心、深港国际科技园、国际量子研究院、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和二期、河套国创中心等创新载体,率先承载香港及海外高端科研资源。
此外,随着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已相继开工建设,将新增30万平方米科创及配套空间,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到2035年,共计超300万平方米的科研、产业及配套服务空间将为河套合作区提供持续供给。